乡道刘紫线的建成通车,将魏县沙口集乡一家家扶贫微工厂相连,仅沿线的漳河村、北辛庄村、刘屯3个村,就带动了60多户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
完成张承坝上地区生态综合治理项目退化林修复3万亩、荒山造林0.45万亩。加强营林区、望火楼、管护站点的修缮维护。
实施森林沃土计划,完成土壤改良6000亩,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推广天然次生林结构化经营、落叶松人工林近自然经营等林草科技成果3项以上,编制地方技术标准5项以上。新建生态监测点5个、关键物种监测点4个、关键物种监测固定样地(点位)24个,提高自然保护地标准化建设水平。为全球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提供样板我省开展七大行动推动塞罕坝二次创业河北日报讯(记者曹智 通讯员姚伟强)3月31日,河北省推进塞罕坝机械林场二次创业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二次创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建立绿色食品品牌,有序、适度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打造一批沉浸式、体验式生态文旅产品。
创作一批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优秀文化作品,凝心聚力汲取榜样力量。方案明确,即日起到2026年,河北将开展培根铸魂、森林资源提质培优、生物多样性保护、数字赋能两山转化、关键技术攻关、智慧防灾减灾、基础设施提档等七大行动,推动塞罕坝机械林场二次创业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效,打造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为全球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提供样板。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引进新的生产线,需要扩大用电容量,当地供电部门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主动上门,制定电力增容方案,当天就为企业新增用电负荷800千伏安。
并且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等系统实时监测分析企业用电情况,为企业节能降耗提供技术支撑,初步测算,全年仅电费一项,永新公司就节省达到30万元。在石家庄鹿泉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永新包装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四条自动化生产线火力全开。去年以来,我省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各项惠企政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这都提振了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信心,加快了新动能的释放。其中,新能源车整车制造增长5.4倍,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制造增长1.0倍,高铁设备、配件制造增长27.1%
正是这些优质特性,一些果农在更换梨品种的过程中,会到野外寻找河北梨植株,移栽后嫁接其他梨种。座谈会上,作为一名政协委员,郝宝锋向检察机关提议,希望能够发挥公益诉讼职能,关注河北梨这一濒危植物的保护。
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方式,打造红色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高度融合的党建文化阵地。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极危(CR)。但是随着梨树品种不断更新迭代,河北梨被大量砍伐,逐渐成了中国极小种群物种之一。一位科研人员的担忧昌黎县,北依碣石山,东临渤海,盛产葡萄、蜜梨等水果,是远近闻名的水果之乡。
这三棵树上的果子小,压不动树枝,个子稍矮的人,要使劲伸手才能够到。结合调查结果和听证会上的意见建议,2023年3月30日,昌黎县检察院制发检察建议,并送达相关部门。五峰山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说,李大钊在五峰山避难期间曾写过《山中即景诗之三》一年一度果树红,一年一度果花落。根据调查结果,现场人员对保护河北梨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
河北梨曾在我省昌黎县大面积种植,当地人都叫它大肚梨。就在这次座谈会召开前不久,秦皇岛市检察机关与市政协建立了公益诉讼线索移送协作机制。
河北梨个头小,味道酸涩,但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仍然是人们难得的辅食。这一天,昌黎县检察院邀请人民监督员、听证员、公益诉讼观察员召开公开听证会。
虽然河北梨不好吃,但它生长于山区,根系非常发达,抗病性强,很容易适应恶劣环境,与栽培品种亲合力优良,是嫁接梨品的优良砧木。昌黎县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杨咏钦主要负责办理公益诉讼案件,接到保护河北梨这个线索后,她马上开展工作。特别是近年来,河北梨的种群越来越小,种群的天然更新受到严重影响,曾经广泛分布在河北、山东等地的河北梨,现在仅在昌黎县的山区有零星分布。河北梨是我国唯一以地域名称命名的梨种,据称,它最早发现于我省。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显示:河北梨分布于中国河北、山东等地区保护级别:列入中国《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名录》。2015年,在一次野外踏查过程中,郝宝锋从野生河北梨植株上采集了三根枝条。
嫁接的三棵河北梨成活了,郝宝锋一边看这三棵梨树,一边念叨:有这三棵树,河北梨就绝不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检察官们在大山里走了足有一百多公里,找到的河北梨野生植株却不足20棵。
郝宝锋说,河北梨三年成树,五年就可以进入盛果期,几年以后,这些小苗都会长成大树,到时候将再现春雨梨花白的盛景。相关部门收到检察建议后迅速行动,对调查中发现的19棵本地野生河北梨编号建档,为河北梨古树设置介绍牌,加强巡查保护,并在两处河北梨集中保护区持续嫁接河北梨1600余株2023年7月14日,由秦皇岛市检察院、昌黎县检察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共同筹建的秦皇岛市濒危植物保护公益诉讼检察创新实践基地在昌黎县挂牌。
这些河北梨野生植株普遍缺乏保护措施,一些植株没有及时鉴定,周围群众也缺乏对河北梨植株的保护意识,存在随意砍伐挖掘的现象,每一棵的生存状态都堪忧。正因如此,除了野外生长的梨树,河北梨曾在昌黎县大面积种植。
踏查的过程中有忧亦有喜,在五峰山李大钊的住所附近,检察官们发现了一棵河北梨的古梨树,树龄已经超过100年。检察建议要求相关部门对河北梨开展摸底调查,并上牌建档。到了2023年,这一严峻状况迎来转机。作为检察官,我们也是在那天第一次听说河北梨这个名词。
在这次听证会上,杨咏钦将调查河北梨生存状况的证据一一展示给了与会人员。一项检察公益诉讼行动2023年,河北梨迎来最大的转机。
作为该机制建立以来第一个由政协委员移送的公益诉讼线索,各方都非常重视,要求昌黎县人民检察院尽快调查核实。郝宝锋拍着这三棵梨树,像是跟老朋友打着招呼。
在这些幼苗间,郝宝锋边走边看,边走边摸,嘴里不断地喃喃自语:活着,都活着呢。八年了,它们也就长了这么粗。
为了能够找到河北梨的天然植株,有时候,检察官们一进山就是一天。作为梨树专家,郝宝锋清楚地知道河北梨的科研价值,每次实地踏查,他都会仔细记录野外河北梨植株位置、数量等信息,但每次都会发现一些野外的河北梨植株莫名消失。显然这些果子并不好吃,成熟的果子落了一地。随之,检察机关启动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依法推动昌黎县本地濒危植物河北梨的保护迅速展开。
它们普遍不高,秋天,树枝被成熟的果实压得很低,伸手就能摘到,这些梨大而圆润,甜而多汁。加强执法、管理与合作,同时增加资金投入,强化宣传教育,使广大群众都认识到保护河北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办案之初,检察官们不了解河北梨,就虚心向郝宝锋等专家请教。以基地为依托,秦皇岛市全面系统地推动各类濒危野生植物一体保护。
郝宝锋沿路而上,这座小山的山腰就是两处河北梨集中保护区的一处,这里有一片嫁接不久的河北梨幼苗,都已经长了几十厘米高。一个濒危物种的生机2023年3月3日,是第十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